为认真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留杭稳岗工作,杭州市人力社保局迅速成立系统稳就业促发展工作专班,局领导为指挥长,各区、县(市)人力社保局、局相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设立综合协调、就业服务、根治欠薪冬季攻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人力资源机构志愿服务、百万大学生杭聚、宣传和舆情应对等7个专项小组,全市人社系统合力推进稳就业促发展“八大行动”,全力促进一季度高质量发展实现“开门红”。
一、鼓励留杭过年行动。1月8日,会同市经信局发出《致全市企业和广大员工的倡议书》,9日发出《致农民工朋友的倡议书》,14日发布“稳就业保就业新政”,向企业和企业职工送出“稳群体”“促创业”“优服务”三大礼包。18日出台《关于开展春节期间面向在杭外来务工人员“十送”关爱行动的通知》,开展“送红包”“送温暖”“送健康”“送技能”“送保障”等“十送”行动,鼓励和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在杭过年。2月1日至9日期间,对春节期间非浙江户籍的留杭务工人员,通过“亲清在线”平台申报通过后每人发放1000元现金补贴,“一键直达”在杭外来务工人员银行账户。
二、支持企业稳岗行动。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作用,对不裁员少裁员的参保企业,继续实施返还失业保险费政策。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4月30日。疫情响应期间,对市区企业招用市区以外户籍人员初次在市区就业,依法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以上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用工补贴。1月28日至2月28日,推出2021“新春送岗·乐业杭州”跨年招聘云集市活动,重点推介春节期间城市运行、居民生活保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等领域,以及正常开工企业的紧缺用工信息和临时用工信息,保障企业用工。
三、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加强纠纷处置和隐患排查,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确保春节前欠薪问题“两清零”,确保员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安心过节。开展“让每一个劳动者安薪过年”为主题的专项宣传,劳动者一键扫码投诉,快速精准维权。萧山区结合冬季根治欠薪冬季攻坚专项行动,实地走访530家企业、187个项目部,排查劳动纠纷隐患25个。2020年全市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5.56万余户,处置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投诉举报案件6951件,为204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3932.97万余元。
四、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行动。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指导企业合理安排节日期间在岗职工休息休假,鼓励企业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意愿,通过平等协商,灵活安排用工和休假。确因生产、工作需要安排职工春节期间加班的,应当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切实保障职工工资权益。江干区出台《关于切实抓好春节前后稳岗和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辖区内的钱塘智慧城及8个街道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用工指导和服务保障活动,确保春节期间农民工稳岗留工。
五、就业援助精准服务行动。围绕疫情防控等重大突发事件,开发应急管理服务临时公益性岗位,包括防疫消杀、医护辅助、物资配送、道路管制、卡点值守等,给予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对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帮扶对象,优先稳岗就业,优先兜底帮扶。拱墅区开展“带一份倡议书,敲一次企业门,送一份乡音祝福”活动,对于建档立卡人员务工较集中的企业,面对面宣传杭州“十送”政策及就业惠企惠民政策,截至1月28日,共发放《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160份,实地走访企业14家,慰问外来务工人员81名,成功引导201家重点企业共计2302名省外务工人员留杭过年。
六、人力资源机构志愿服务行动。1月21日,举办2021杭州市人力资源余缺调剂暨服务对接会,以企业线上报名设展、人力资源机构扫码参与、双方零接触畅通对接的模式,共有74家企业参与,52家人力资源机构提供服务,累计成功发起401次线上对接,共发送消息2608条。淳安县人力社保局会同浙江新联外包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三送”活动。1月21日,赴新联公司承包的下沙、建德中策橡胶公司等地,为剑河籍务工人员送“礼包”、送政策、送宣传,采取现场+视频的方式,召集“剑河在杭州流动党员党支部”和“剑河之家”人员进行座谈,鼓励剑河籍在杭州(淳安)务工人员留杭过年,新联公司对年前不回家且做满90天的剑河籍留岗员工,给予额外2000元留岗补助。
七、百万大学生杭聚行动。全面落实应届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青荷礼包政策。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春季毕业生专场公益性招聘会,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供需对接。广泛宣传、落实好《杭向未来·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高质量筹办大学生双创日,为杭州发展引进紧缺高学历人才,力争每年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30万人以上,3年引进大学生100万人。
八、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强与数据局对接联系,通过健康码等载体,精准排摸春节前后企业开工复工和农民工返乡返岗情况,开展就业形势监测分析,准确把握企业减员、农民工回流等情况。对缺工严重的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开展“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深化跨区域劳务协作,为企业春节前后的生产用工提供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