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600多公里的“兰西拉”通信生命线,500多公里的冻土地带……一组数字伴随张春旭23年的职业生涯,垒筑起一名高原无线通信技术工人的别样人生。
从业以来,张春旭获得众多荣誉:中国电信集团优秀应急通信队员、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能手、青海省工人技术明星、青海高原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最看重的还是2019年底获得的副高级工程师职称。
“过去,技术工人被排除在职称评聘之外,终身发展空间受限。现在国家为技能人才搭建成长‘立交桥’,技能成才的道路越走越通畅,我们也更有盼头和奔头。”2019年,青海省出台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张春旭成为第一批获评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才。
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部分路段常年冰雪覆盖……1997年,张春旭从山西邮电学校无线通信专业毕业后,来到条件艰苦的格尔木微波站当机务员。十多年来,张春旭和同事顺利完成了对“兰西拉”光缆的守护,攻克了高层楼宇优化、省际边界优化等技术难题,彻底解决了省际边界信号干扰和漫游费用减免问题。在风沙中磨砺,张春旭凭一股子韧劲成为青海电信公司的技术大拿。
从业23年,干过机务员、线务员,当过段长,成为技师,捧回众多荣誉和技术创新成果,张春旭却只能在技能人才序列里“打转”,社会地位和收入待遇都要比专业技术人才低。“就我们公司的情况来看,以前,技能人才凭职业技能等级成长为领导者的机会为数不多,我认识的个别老师傅专业能力非常强,但是退休的时候仍然是工人身份。”张春旭说。
这一度是困扰技能人才成长的瓶颈问题。很长时间以来,以学历和身份作为标准,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被贴上蓝领和白领的标签。技能工人评上高级技师后,几乎就触及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收入提升有限、职业前景不明。
而从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看,技术变革正在推动企业生产组织和工作方式的变化,蓝领和白领之间已不是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张春旭举了一个例子,在光缆中继站安装设备时需要工人能够理解工程师的技术要求,而设备调试则要求工程师能够掌握相关技能要求。知识、技能兼具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企业青睐。
直面痛点,疏通梗阻。从2018年起,我国开始启动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贯通改革,目前已有近2000名高技能人才取得专业技术职称。新年伊始,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贯通范围,不再将学历、论文、外语、计算机等作为限制性条件,而是更加注重技能贡献。
“在这样的评价导向下,广大青年技能成才的路更加宽广,不再是取得高等学历一条路径。”谈到改革新政,张春旭笑容灿烂。在2019年底的职称评审中,张春旭和其他三名参评者提交的都是反映技能水平的创新成果,包括技术论文、技术案例、社会责任案例等,充分体现了“不唯学历重能力”的评价导向。
蓝白相融,立交桥贯通,对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在人才培养上也努力适应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构建初、中、高三级人才梯队培养模式,每年组织人才到华为公司参加技术培训和专业认证,回来后承担一些基础项目,根据工作业绩进行人才的升级和降档。”中国电信青海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主管张亚男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培养、激励机制下,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正参与工艺改进、研发创新,为企业创造了可观价值。
评上副高级工程师之后,张春旭被公司聘为传输应急事业部主任工程师,承担全省应急通信领域急难险重任务。去年一年,他带领团队走过无人区,到过洪涝灾害现场,哪里有险情就冲锋在哪里,全力保障通信信号满格无盲区。
“国家政策好,事业平台广,只要年轻人心怀理想,脚踏实地钻研,就一定会出大成果!”张春旭经常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年轻的技术员听,鼓励他们在技能成才之路上步履坚定、目光长远、奋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