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徐熙局长近日参加“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访谈节目
40815 来源: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21-01-28

1月23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熙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直播访谈节目,围绕“劳有所得”主题,结合市政府工作报告,就市民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讲政策、举案例、出主意,回应民众关切。

劳有所得

“劳”是劳动,劳动最光荣。宪法规定劳动是每个公民的权利,政府要在薪酬、工时、劳动强度、安全等方面做好保护工作。同时,劳动又是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所以经常用主人翁的概念来形容劳动者。

“得”是什么?在调研中发现,市民关注的有薪酬更高一点、工作更稳定一点、社会保障更充分一点、工作条件更舒适一点、劳动安全更严格一点等等,所以这个“得”包含的内容非常充分。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就是要在“劳”方面,把稳就业摆在首位,加大就业支持力度、保障力度;就是要在“得”方面,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劳动纠纷的调处机制,有效保障“劳有所得”。

优先稳就业 缓解结构性矛盾

谈起就业,徐熙提到“三个词”——就业优先、激发活力、提升服务。

2020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优先”四个字放在心上,为企业减免缓社保费1482.4亿元,从事后帮助企业变成事前帮助企业。

在激发活力上,去年有被各大媒体广泛关注的“共享用工”。徐熙说,“共享用工是新生事物,政府部门没有等待,迅速行动,积极引导,支持企业生产和发展。”

谈到“提升服务”,徐熙举例说,去年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围绕“回天地区”职住平衡,打破了昌平、海淀、朝阳的区域界限,提供就业服务,颇受职工欢迎。

提到今年就业工作的关注点,那就是“结构性矛盾”。徐熙表示,一部分职工就不了业,一部分企业招不上工,这就是结构性矛盾。“十四五”期间要更加注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2020年9月份的服贸会上,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布“五新”人力资源开发目录,社会反响非常大。“五新”目录针对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问题,为社会的供需提供引导;同时,回答了市场需要什么人、教育培育什么人、培训机构提供什么培训、政府如何做好服务等问题。今后,我们每年都将完善发布目录信息,让社会就业供需找到相对的平衡点。

鼓励终身培训  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技能是就业的试金石。对于职工而言,在找工作时会考虑薪酬和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增加薪酬,提高待遇;对企业而言,希望职工通过提升技能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单位和职工对于技能培训都有迫切的愿望。

北京市的“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保持制造业一定比重。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技能人才具备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徐熙表示,北京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水平很高。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一共得了16块金牌,其中有8块金牌的选手是北京的世赛基地培训的。但北京技工院校的学生比较少,每年毕业不足一万人。

在去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北京参赛的71名选手获得了一金三银一铜和37个优胜奖的成绩。对此,徐熙表示,技能大赛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都完整地体现了出来,对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是一个好机会。

“技能培训不提高,北京经济发展就会受影响。”未来北京将采取三个措施,提升技能人才待遇。

一是鼓励终身培训。“北京市制订了‘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年均培训都不低于60万人次。通过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迅速让北京现有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得以再提高。为此,我们采取了‘双师制’。”徐熙说,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当工程师,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当教师,企业直接参与培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贴近现实工作,而教师也直接参与企业运营,这样的技能培训就更有针对性。

二是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提高待遇怎么体现?徐熙说:“一个是提高收入,政府明确在七类人群增收中,把技能人才当做增收的一个重要群体。再就是提高他们的待遇,包括社会待遇、政治待遇,让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归属感,同时对自我有一个自信和认可。”

三是在职称评审上拓宽渠道。北京打通了专技人才和技能人才两套评价体系,“技能人才取得成绩以后,通过跨界学习,也可以评专技职称,实现贯通发展。

支招大学毕业生 关注“五新”目录

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把大学生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诸多政策。

“高校毕业生是北京的宝贵人力资源,特别是我们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劳动力是非常紧缺的资源。但是怎么让高校毕业生适应现在的就业需求,怎么把高校毕业生和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政府、社会、市场、学生个人、教育体系都在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徐熙指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政府部门采取了三方面措施:第一是创造更多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岗位;第二是优化供给,增强毕业生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能力;第三是采取专项的点对点招聘活动,对毕业未就业的学生采取点对点服务,对困难家庭的毕业生都采取人盯人服务。

徐熙还为毕业生提供了三个政策信息。一是见习补助。如果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两年之内没有找到工作,在人力社保部门登记,可以提供见习岗位,每个月补助2200元。目前这样的见习岗位有5300多个。二是“1+X”证书制度。在一些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了“1+X”证书培养模式,毕业生毕业后可以拿到学历证书+X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两种证书的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三是灵活就业。北京市去年出台了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补助政策,对毕业后采取灵活方式就业的高校生,政府给予社保补助,每人每月958元,既解决后顾之忧,又为社保续接做好了准备。

徐熙还建议高中生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参考去年北京市发布的首个“五新”人力资源开发目录,充分利用“1+X”证书制度。此外,针对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关注薪酬的情况,他指出,“现在很多科技创新企业处于创业阶段,还要看它未来的发展。它现在薪酬低,可能未来发展好。在鼓励‘双创’的背景下,也可以考虑创业。”

农民就业水平提升  带动群众增收

农村劳动力是北京市关注的重点就业群体之一。“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农民的就业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在就业意愿和就业创新上,北京的农村居民有了新模式。徐熙用顺义“一村一企”和房山南河村合作社“以工换工”的事例来说明。“顺义杨镇的荆坨村建立了蔬菜标准化基地园区,跟供销社对接,进行整体化运作,农民作为合作社的职工拿薪酬。这样既很好地推进企业的运作,又保障了职工的权益,实现了双赢。”“房山区南河村,合作社采取‘以工换工’的合作模式,根据季节特点种植草莓和各种蔬菜,开发休闲、观光、采摘项目,吸纳农户进社务工,持续带动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也是农民就业的一个方式。”

此外,在门头沟、密云、延庆也有很多农村劳动力守着家乡的绿水青山,发展特色旅游业,增收的同时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同时,人力社保领域的精细化服务也在不断帮助农村劳动力成长。全国优秀农民工王改芳就是一个代表。“这位女同志18岁到北京,现在30多岁了,我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的培训,像面点、咖啡制作、民宿管家,她都参加学习了。随后,她用学到的扎花、扎染技艺做手工,让来民宿居住的人参与其中,独具特色,成为一个民宿管家。”

优化营商环境 新政出台必走流程

在直播中,徐熙表示,为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出台新政时要求局处长们必须“走流程”,不光是审政策的合法性,还要说办理的时候怎么操作。局处长们必须亲自走一遍,这个政策才可以落地实施。

“过去,我们在研究工作时更多地讲究于法周延,可是在政策操作环节往往出现一些疏漏,或者是操作环节对群众而言不方便。例如,去年我就接到市民反映,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是好事,但是要填43项信息,好多信息市民根本不知道。其实大量数据可以不用市民填写,通过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就能解决。于是,我们迅速落实,将43项精简成3项。”徐熙说,这个案例给了大家一个很大的启发,局处长不能只制定政策,还要以企业和市民的身份走一遍流程。

展望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从补齐短板、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劳动者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就业服务水平,让市民“劳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