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宿迁讯 (通讯员 王彪)近日,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岔河村的一家水产养殖家庭农场,90后场长朱瑞在和工人一起打包小龙虾。“要赶紧装好,下午就要送到城区的各个菜场摊主那去!”朱瑞擦了擦脸上的汗珠,笑呵呵地说。
“我们是从一次又一次试错中成长起来的。”回忆当年,朱瑞自嘲自己是一只“盲头苍蝇”,因为鱼苗选得不好,鱼饲料也分不清,闹出不少“外行”笑话,收益也不稳定,四处碰壁。
2017年,朱瑞报名参加了宿豫区人社局组织的网络培训班,进一步学习科学耕养知识和国家支持农业的系列政策,更学会了在网上销售。通过“触网”,经过打拼,朱瑞让自己的人生产生了蝶变,同年将经营承包面积由原来的40亩扩大到60亩,并雇佣6名员工参与日常养殖生产活动。目前他不仅是宿豫区朱瑞水产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还被推选为岔河村的党支部书记。
现如今,朱瑞的家庭农场经营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化。26岁的他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了周边三个乡镇养殖户共同致富。
朱瑞的故事只是众多求职创业中的一个。在宿豫区,职业技能工作连续10年“领跑”全市,广大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技能培训带领9万宿豫劳动者成功“穿越”了就业之门,切实做到了培训就业“两相和”。
近年来,宿迁市宿豫区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扶贫专场招聘、“乡镇巡回招聘会”等活动,城镇从业人员总数达到6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5年控制在3%以内。全区新增就业2.9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近3万人。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近5万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1.6万余人,城镇零就业家庭连续5年实现动态消零。
这一串枯燥的就业创业数字,不仅给宿豫区带来了各类示范区的头衔,还是该区提升投资环境的一块金字招牌,更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丰厚实惠。
在宿豫区下相创客基地,笔者看到了正在快速打包的朱双双。她今年25岁,是典型的95后。据朱双双介绍,因受疫情影响,她选择了在本地就业,但是令她没想到的是,她渐渐地爱上了这份工作,不但能照顾父母,收入也不比外出少。
这种新型的“楼上楼下”就业模式,正受到更多宿豫区年轻人的青睐,楼上是电商平台的网红直播,楼下是车间的快速打包,正所谓遥相呼应,无缝对接。截至目前,该创客基地已入驻项目20个,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带动周边劳动力300余人家门口就业。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宿豫区审时度势,快速开启“双引擎”就业模式。借助新媒体,举办网上招聘会,为缺工企业与求职者搭建空中对接交流平台。疫情有所缓解后,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招聘资源共享模式,推出了新型的“混搭”招聘会。截至目前,共有区内85家企业参加线上、线下系列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63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3100余人。
该区人社局依托覆盖全区的基层人社服务平台,登门入户,开展全区企业缺工信息调查、城乡劳动力基本信息调查,详细摸清城镇劳动力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就业需求和培训需求等,准确掌握各家企业的缺工岗位、缺工人数、工资福利、工作时间等,为供求双方有效对接提供准确数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宿豫区人社局与宿迁技师学院等培训机构联合,根据城镇社区就业困难人员的实际需求,开展各种就业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就业困难群体500余人,发放失业补助金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