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明确一个推进机制,突出一个特色亮点。2020年,江苏镇江市人才工作考核突出“三要素”,注重全过程,让人才工作有“法”可依,人才成效清晰可观。
科学化指标体系,考出人才发展支撑力
全市中心工作布局到哪里,人才工作就指向哪里,人才考核指标就落实到哪里。
镇江市人才工作考核瞄准创新“第一资源”,在深入分析、科学研判的基础上,鲜明提出“数量+增幅+占比”的量化体系,明确省级人才、市级人才、基础人才等各类指标,注重绝对数值、也注重增加值;注重本地增幅、也注重在全市占比,让“考核标尺”更加全面、更加客观。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市上下积极把握产业迅速发展期、高校院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收获期,举办线上线下各类引才活动200余场,引进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的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200余名,市级“金山英才”计划共吸引近600人有效申报。
精细化推进举措,提升考核实效
镇江市围绕考核指标落地见效,从源头出发,强化支撑举措,重点从四个方面夯实基础。
同步督查推进。明确“按月报表、按季报告”“指标上墙、及时通报”等制度,让数字更加形象,让位次更加可观可感。深入实际、形成合力,面对省级人才考核“硬骨头”指标,两级人才部门走访重点50家企业200余次,以扎实的服务推动项目申报质量加速提升。
加强政策引领。推动将指标逐一细化,落实到政策举措中,8个县市区出台或修订专项政策20余项,进一步强化省市县三级政策贯通衔接,强化企业投入、风投占股、人才薪酬等市场化指标。各地以大投入聚焦高质量项目,县级人才工程投入50万元以上项目共91个,同比增加30%,以更优惠的激励提升人才吸引力。
瞄准源头活水。坚持“人才在哪里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建设10家高校人才工作站、107家企业人才工作站,定专人、定职责、有考核、有奖惩,聚焦畅通交流、对接资源、服务人才、搭建平台等关键环节,打通产才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人才需要。坚持“人才需要什么就努力提供什么”,开展“云上行动”,推进项目云申报、人才云招聘、企业云签约,送政策、送人才、送资金进企业,先后整理37条惠企政策、36个金融产品,现场向11家人才企业发放综合授信6250万元,以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引得进、干得好。
特色化考核要求,考出人才工作创新力
“丹徒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镇江新区人才服务五项行动”“‘创响京口’双创活动”……围绕地区特色资源,镇江各地推出一系列叫得响的人才工作品牌。“百花齐放”需要因地制宜、因才施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镇江坚持特色化考核目标,在严格量化的基础上,注重工作质态的提升,鼓励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突破口、激发新动能。
丹阳市地方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传统企业集聚,就着力聚焦激发企业潜在创新需求,推出“双招双引”系列政策、举办二代企业家人才专题培训班等系列组合拳,全年带着企业去高校院所拜访对接42次,帮助天工爱和特钢有限公司引进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秦明礼开展联合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项目2次。句容市依托临近南京、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优选3名干部赴南京大学等担任联络专员,促成人才企业合作30余项、81个创业项目落户。润州区积极把握宁镇一体化和G312创新走廊建设机遇,深度拓展与东南大学合作,建设东南大学校友经济产业园(镇江)先导区、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双创基地(镇江)、东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镇江中心、东南大学镇江人才工作站等一系列重点项目,探索构筑校地企融合发展良好生态。
特色化考核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着眼于激发各地固有要素禀赋的正能量,将各地亮点做法纳入考核体系,让考核结果充分体现出干与不干、干好干差不一样,推动各地工作成效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