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之窗
政策法规
专题专栏
标准信息
关于我们
稳就业开启增收致富“薪”天地——阿克苏地区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40646 来源: 阿克苏日报 发布日期:2021-01-26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克苏地区紧盯就业“造血点”,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畅通就业渠道等多种措施,充分整合利用有效资源,竭尽全力打好就业扶贫主动仗,全阿克苏地区13.33万贫困劳动力实现100%就业,稳定就业率在98%以上。现在,困难人员在家门口能就业,走出去能赚钱,开启了增收致富的“薪”天地。


从“要我就业”到“我要就业”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温宿县阿热勒镇托万克麦盖提村农民图尼亚孜·阿布都克热木原来认为生活再穷,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那就是幸福生活。他家有10亩地,6口人,因没有技术,不愿外出务工,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现在想想,思想太愚昧了,要是早点外出务工,我家的生活肯定会更好。”图尼亚孜·阿布都克热木说,村干部多次上门给他和家人做思想工作,最后,他和妻子决定去一家纺织厂上班。


扶贫先扶志。为帮助更多人转变就业观念,摒弃“等靠要”思想,阿克苏地区充分发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和基层社会事务协理员作用,通过入户走访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先进典型故事等方式,为困难人员分析利弊得失、算增收经济账,使他们自觉转变观念,提升就业意愿。同时,利用阿克苏地区公共就业服务网、阿克苏地区人社局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就业惠民政策、企业岗位信息和劳动者求职信息,营造“人人关注就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想要就业”的浓厚氛围,让困难人员从“要我就业“变为“我要就业”。


图尼亚孜·阿布都克热木和妻子在阿克苏地区一家纺织企业上班后,两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有8000元左右,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去年年底还买了一辆小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


“在中餐摆台时,要用托盘分别托运餐具……”1月23日,在乌什县依麻木镇托万克麦盖提村举办的餐厅(宾馆)服务职业技能培训班上,乌什县技工学校教师一边示范摆放筷架、酒杯等餐具,一边在黑板上写着杯花和盘花的种类。


农民图尔贡·库尔班说:“我家原来是贫困户,享受了安居富民房等国家惠民政策,村干部了解我的就业意愿,帮我联系民宿生态园当维修工的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这次掌握了餐厅服务技能后,可以在旅游旺季兼职,干得多挣得多。”


阿克苏地区在扶志的同时,积极落实就业惠民政策,了解和解决困难人员生活诉求,并采取“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免费为困难人员提供精准技能培训,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激发困难人员的“内生动力”,实现由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的转变。针对培训后未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动态监测和跟踪服务,进行重点帮扶,免费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确保及时就业,2020年培训后就业率达94.55%。


另外,阿克苏地区常态化实施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帮扶机制,“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通过多渠道公益性岗位予以兜底安置。


岗位渠道实现应拓尽拓


要实现困难人员就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关键。近年来,阿克苏地区通过“就近就地拓一产,围绕企业拓二产,激发活力拓三产”的方式,坚持一二三产协调互补、统筹推进,实现岗位应拓尽拓。同时,不断扩宽企业用工、城镇灵活就业、农业内部转移等渠道,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和农业内部季节性用工需求,促进困难人员稳定就业。


2020年,阿克苏地区制定高校毕业生“十五个一批”就业路径,企业吸纳、基层服务、灵活就业等渠道同向发力,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1970个;针对季节性拾花务工,阿克苏地区根据“辖区自给平衡、区域统筹调配”的原则,摸清拾花工底数和用工需求,共组织12.89万人转移就业;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89场次,3581家企业提供岗位2.44万个。通过拓岗位、扩渠道,阿克苏地区为困难人员提供了优质、宽松的就业环境。


温宿县托乎拉乡尤喀克苏布拉村困难人员阿娜尔古丽·阿不都热依木就在2020年的拾花务工中挣了一万余元。“我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这次拾花赚的钱可以改善家中的生活条件,以后我还要外出务工,只要勤劳,日子就会越过越好。”阿娜尔古丽·阿不都热依木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手记】如何让困难人员实现增收致富?就业扶贫是重中之重,对于困难人员来说,稳就业就是稳脱贫。阿克苏地区为做好就业扶贫工作铆足劲、发足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以赴打通困难人员就业的难点堵点,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做好服务困难人员的“最后一公里”。在党和政府的真情帮扶下,困难人员通过勤劳的双手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作者: 赵霞)